交易所:上周新增
先说第一个问题,为什么你要尽可能选择一家有独立IPO计划或时间表的公司? 一般来说呢,不愿或者不太着急上市的公司基本是三类: 这类公司大多有员工期权计划,但变现周期充满不确定性。 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们也算一起经历了起起落落,虽然最后走上了资金吃紧的老路,但杨宁本准备陪着他坚持下去,没想到期权这件事情让他彻底心寒,再加上创业一年确实太累,他最终决定放弃所有期权、股权离开,不再陪CEO冒险。当时年轻又重义气的殷实由于信任朋友,便没有将期权落实到纸上。 殷实把这段经历归结为“当时太单纯”,现在他已经不会接受口头承诺的期权。”殷实在采访间隙,犹豫一阵后,吞吐着说出这一段插曲来。还有的人,依旧走在创业这条路上,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爬起,只为抓住那看似很近,又很遥远的“成功”。” 那么这个求职季,决定重新开始的他们,又经历了什么? 这就要提到有过创业经历的创始人找工作时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:大公司or小公司? 2016年,资本市场的回归理性也让无数情怀膨胀的创业者们看清了现实。 “但是当我提起期望薪资时,CTO犹豫了一下,说这个薪资可以给,但是需要CTO本人以人格向CEO作担保,才能开出这个薪资请他来。而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更使得2016年的诸多创业公司,不是在找钱,就是在找钱的路上。后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杨宁都处在休息
我一直以为,作为一个商家,我们做好产品,服务,售后就可以了。我以前还以为微博上那几个段子手公司在内容创业界是无人不知的。 逻辑误区 广告是一个oldmoney,是个老钱,一个短视频项目要获得广告的青睐,大概只是头部10%的生意,绝大部分的短视频是没有办法获得广告的。 对一个平台来讲,阅读时长的增加当然是一个战略意义上的目标,所以平台大力鼓吹短视频的风口,甚至不惜以补贴的方式来鼓动大家做短视频。 当然,不是说冷门的东西就一定没机会,但是鼓励大家去做热门、需求旺盛的东西,肯定算不上是什么错误吧? 错误之2 作为一个内容产品,它的获利方式大概就3种,第一种叫做广告,第二种叫做电商,第三种叫做知识付费。 短视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火热,到底有没有泡沫不是不能讨论,但是吴晓波的这篇文章,不到1000字,全文共有3处主要论据,全部有明显的错误。看来,知识和牛奶一样,都是可以掺三聚氰胺的,现在知识付费这么火热,是不是也要有类似“315”那样的机制,也要有消费者协会这样的机构,来打打假呢? 本文作者:高颜值新媒体专家,刘晨;请关注他的
那次投资大会几个人失望而归,回去之后团队就因资金问题解散了。 百度以及百度们的套路,你真看懂了?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从PC时代的凤凰沦落到新媒体时代的“落汤鸡”,百度太需要存在感来证明自己并不落伍并没被淘汰了,所以百度从推出百度百家,再到推出升级版百家号,火急火燎、雷声轰轰地在移动端折腾了半天。 不错,百度这次又是来刷存在感的,这是第一层套路。 百度取消新闻源制度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,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,你粘贴我几句,我copy你几句,估计连你旁边的猫都看烦了吧。 不过,百度这次可不是单纯来刷存在感的,而是带着赤裸裸的目的来的,这得从百度新推的站长平台VIP俱乐部说起,先上图吧。我们来聊点不一样的,说点“真话”。各位,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了吗? 这意味着,百度抛弃掉新闻源机制(至于有多大影响,我们稍后再说),又重新构建了一套新的机制,把鸡蛋从一个要“破掉”的旧筐子拿到了新框里,更狠的是,在这个新框里,你可能要付费才有可能进阶到VIP2甚至VIP3,以争取到足够的竞争筹码。而进入VIP之后享受的特权如图所示,从认证站点到VIP1,再到未开放的VIP2、VIP3,可